為了便于社會公眾全面了解,現就《重慶市梁平區提升農村飲水質量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根據《重慶市提升農村飲水質量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渝府辦發〔2025〕24號)文件,結合梁平實際,制定了本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二、主要內容
(一)工作目標
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城鄉融合、分類施策、建管并重的原則,統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規范化建設和農村飲水縣域統管工作,切實提升農村飲水保障服務能力,有效解決特殊干旱年份整村連片缺水問題。通過提升農村飲水專項行動,全面實現重點水源工程覆蓋率達到92.2%,農村規模化水廠覆蓋率達到88.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規模化水廠在線監測率100%、規模化水廠及千人供水工程應急備用水源配備率58%、特殊干旱年份因旱缺水人口控制在2‰以內和農村飲水縣域統管的目標。
(二)重點任務及項目投資
共7個方面:一是水源提升。規劃實施水源提升工程6處(置換優質水源1處,建設分散式水源工程5處)。二是水廠提升。2025—2027年,全區實施水廠提升項目2處。三是管網提升。2025—2027年,建設管道長度385.4公里,其中2025年建設管道158.4公里,2026年建設管道176公里,2027年建設管道51公里。四是水質提升。2025年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3處,2027年提升區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能力。五是數字能力提升。基于梁平區智慧人飲平臺,建立健全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鏈條態勢感知能力體系,配合市水利局“政務?農村供水保障”應用系統開發,2025—2027年配置集中供水工程在線監測設備16處,規模化供水工程全面實現在線監測。六是管理能力提升。2025年實現農村供水縣域統管,規模化供水工程全面實現標準化管理,新增18處標準化管理工程;2026年新增18處標準化管理工程;2027年新增16處標準化管理工程。七是應急能力提升。完成7處農村供水應急能力提升工程。
7項行動包含17個項目,總計投資37170萬元,目前已落實資金405萬元,剩余資金籌措方案為:申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8800萬元,占78.34%,市級財政資金6125萬元,占16.66%,企業自籌1840萬元,占5%。
三、政策措施
(一)健全項目推進機制。充分征求并尊重鄉鎮、村社和群眾意見,聚焦農村飲水薄弱環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區水利局負責統籌協調,鄉鎮(街道)做好相關保障工作,項目業主梁禹供水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建設管護相關工作,區級相關部門全力支持配合建立綠色審批通道。
(二)建立縣域統管機制。區水利局做好縣域統管組織協調和監督實施;梁禹供水有限公司作為縣域統管主體,全面落實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專業化管護全覆蓋。鄉鎮(街道)、村(居)承擔農村飲水屬地管理責任,協同做好縣域統管工作。
(三)加強供水價格管理。全面推行農村有償用水,建立完善價格機制,確保供水工程持續良性運行。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承受能力,按照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農村供水價格。除規模化供水工程的水價實行政府定價外,其余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的水價實行政府指導定價、供用水雙方協商定價、群眾“一事一議”定價等多種方式確定。
(四)優化資金補貼機制。對因供水揚程高、管網長等客觀原因造成農村供水水價高于全區農村平均供水水價且水費收入不能覆蓋供水成本的集中供水工程,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依規建立財政補貼機制。
(五)完善企業考核機制。建立資產運營管理和行業監督管理跨部門協作考核機制,突出企業運營經濟效益及飲水安全社會效益,兼顧國有供水企業保障農村居民飲水的社會責任和市場服務職能來量化考核。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區級統籌、水利部門負責、鎮村協同、企業抓落實的工作責任體系,按照行動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推進提升農村飲水質量專項行動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適時開展工作進展督促檢查和組織實施工作評價。不斷強化要素保障和監督檢查,全力推進專項行動。
(二)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市級財政獎補,通過銀行融資、股份制合作等市場化方式,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區審計局、區財政局要充分發揮審計、財會監督的職能作用,督促項目業主切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
(三)嚴格監督評價。建立專項行動進展情況通報制度,相關部門要強化紀律監督,對違規違紀或因履職不到位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