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115002280086524686/2025-00011 | 發文字號 | |
| 主題分類 | 審計 | 體裁分類 | 公告公示 |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審計局 | 有效性 | |
| 標題 | 重慶市梁平區審計局關于2024年度區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的公告 | ||
| 成文日期 | 2025-09-04 | 發布日期 | 2025-09-04 |
| 索引號 | 115002280086524686/2025-00011 |
| 發文字號 | |
| 主題分類 | 審計 |
| 體裁分類 | 公告公示 |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審計局 |
| 有效性 | |
| 標題 | 重慶市梁平區審計局關于2024年度區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的公告 |
| 成文日期 | 2025-09-04 |
| 發布日期 | 2025-09-04 |
重慶市梁平區審計局
關于2024年度區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的公告
(2025年9月4日公告)
?
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審計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工作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嚴格執行落實各級黨委審計委員會會議精神和區委經濟工作會、區“兩會”等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聚焦“打造川渝東北邊際地區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目標定位,突出穩進增效、改革創新、除險固安、強企富民工作導向,立足經濟監督定位、聚焦主責主業,依法開展了2024年度區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含交叉審計)。審計結果表明:全區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區委“15441”體系架構落地落實,認真執行區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有關決議,通過落實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有力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兜牢“三保”底線,充分保障低空經濟、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預制菜)、集成電路三大主導產業發展,區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總體較好,為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提供了有力財力支撐。
——積極財政加力提效。安排15.9億元推動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市場主體發展,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4.3億元。安排4.3億元嚴守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和防止返貧三條底線,安排3.7億元壯大農業優勢產業,安排8.8億元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提速賦能鄉村振興。安排5.3億元支持國際濕地城市建設,安排18.6億元支持都梁大劇院、都梁新經濟產業園等城市新地標、新名片基本建成,提檔升級城市發展。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加大教育投入,安排16.8億元,兌現學生資助政策,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支持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促進職業教育提質領跑。安排0.8億元,支持穩崗就業,實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安排5.1億元,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在全市率先開展特病待遇資格“免申即享”,優化衛生健康服務。安排10.1億元,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等保障標準,完善“一老一幼”支持政策。
——改革效能不斷提升。加力推進“三攻堅一盤活”改革,區屬國企瘦身健體全面完成,壓減國企17戶,24戶虧損企業全面減虧扭虧。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標準支出體系建設,持續實施預算一體化改革,推進高新區財稅政策改革。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加強政府采購監督,深化部門預算公開評審和投資評審,審減年初支出預算9.6億元,審減項目投資2.5億元。
——風險化解有序推進。堅持“三保”支出優先,編足編細“三保”預算,“三保”資金支出31.7億元。出臺“五壓減七嚴控一嚴肅”過緊日子舉措,壓減一般性支出0.4億元。統籌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爭取政府債券資金37.4億元,加強國企債務風險管控。
一、對強化財政預算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審計情況
(一)區級2024年度財政預算執行和決算草案編制情況審計。
重點審計了區財政局組織的區級預算編制及執行、重點專項支出績效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全區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積極推動各項工作,加快推進經濟發展,財政運行較為平穩。2024年,我區本級預算收入完成57.43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61億元,增長6.4%;中央和市級對我區各項補助收入47.96億元,增長6.5%。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預決算管理有待進一步細化完善。未及時分配下達債券資金。
2.重點專項支出績效不高。一是1家區屬國有企業挪用預算內投資項目資金。二是科技發展專項資金161萬元未及時安排使用。
3.以往年度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不到位。一是未落實依規調整建設內容的審計整改要求,1個部門將項目資金統籌用于其他項目。二是未落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和及時使用資金的審計整改要求,11個區域工程仍未實施或已調整,未實現資金支出。
(二)部門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審計。
組織對2個部門開展預算執行相關審計,重點關注了財政財務收支等方面。審計結果表明,相關預算單位2024年度預算收支等基本符合法律和相關財經法規的規定,部門決算報告基本真實地反映了年度預算收支情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預決算編制存在短板弱項。一是1個部門應編未編非稅收入征繳預決算。二是1個部門未將2022年項目剩余資金編入項目結轉收入預算。
2.預算管理及執行存在不合規。一是1個部門應繳未繳項目經費結余,并使用該資金列支部分費用。二是1個部門提前將未開工的水生態修復項目資金300萬元轉入國有企業。三是1個部門在往來款項中核算預算收支。四是1個部門的中央專項資金年度預算執行率僅為9.55%。五是1個部門負責的技改項目等建設進度緩慢,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建設。六是1個事業單位專項債券結余資金257.62萬元未及時返還項目法人單位。
3.“三公”經費管理不到位。一是1個部門隱匿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二是1個部門開展部分公務接待未附接待清單和公函。三是1個部門公務車輛加油卡未實行臺賬管理,未根據燃油消耗的實際情況進行核算。
4.國有資產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1個部門未按規定對單位資產進行定期盤點。二是1個部門未對已達到使用年限無法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進行報廢處理,也未及時更新固定資產臺賬。三是1個部門未經審批擅自將國有門市出租使用。
5.部分財政財務收支不規范。1個部門有掛賬5年以上的債務債權未及時清理。
二、對統籌擴大有效投資和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的審計情況
組織對4個單位建設的4個區級重點項目開展結算審計和決算審計,此次重點審計了工程價款結算、工程建設管理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在工程建設中相關單位收集的工程資料基本完整,會計核算基本遵循了《基本建設財務規則》。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基本建設程序執行不到位。一是3個項目未取得相關許可即開工建設。二是2個項目較施工合同簽訂金額增加工程投資,該事項未履行規定審批程序。
(二)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履行不到位。一是3個單位履行工程建設主體責任不到位,導致部分材料質量未檢驗、基礎資料不齊全等問題。二是1個項目超概算。三是4個項目因結算錯誤和監管不到位,多計工程價款。
(三)項目財務管理不規范。一是2個項目未在規定期限內辦理工程結算和編報竣工財務決算。二是1個項目未按合同約定支付項目款127.26萬元。
三、對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的審計情況
(一)“無廢城市”建設相關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組織對有關部門管理使用“無廢城市”建設資金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重點關注了“無廢城市”建設政策執行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累計建成無廢醫院、無廢學校等“無廢細胞”105個。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資金管理不規范。一是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資金閑置未使用。二是中央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126萬元留存在區財政未及時撥付。三是違規統籌2021年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補助資金。
2.政策執行不到位。一是《梁平區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規劃(2024-2035)》未按規定取得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手續。二是未按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規劃啟動新建垃圾消納場建設。三是3個項目暫未實施。四是兩項目標任務未完成。五是區“無廢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間數據共享機制尚未建立。
3.部門履職不到位。一是1個部門未嚴格督促產廢企業填報廢物利用處置信息。二是未對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進行核定。三是3個部門對建筑垃圾、農村固體廢物和城鎮生活污泥轉移監管不到位。
(二)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實施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組織對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實施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重點關注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完成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我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重大戰略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安排,按照目標任務要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政策落實和規劃執行不到位。一是2021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部分地塊不屬于建設規劃范圍。二是高標準農田規劃編制未與相關部門規劃有效銜接,導致將部分禁止區域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范圍。三是未按期完成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任務和酸化土壤治理任務。
2.資金管理和籌集不規范。一是2個單位違規向區屬國有企業實體賬戶劃撥農田建設補助資金。二是1個單位未及時按合同約定收取或退還履約擔保金、低價風險保證金。
3.組織實施精細化程度不夠。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管理不到位,存在報驗進場材料和簽證不實等問題。
4.高標準農田管護利用需加強。一是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中有部分耕地未劃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二是部分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撂荒。
(三)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組織對2021年以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重點關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組織實施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通過完善政策體系、推進產業園區5G網絡覆蓋等措施,促進了區域制造業發展。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組織實施不到位。一是對應承接《重慶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的文件尚未正式出臺。二是未對企業內外網改造建設升級、工業軟硬件創新突破制定支持政策。三是未制定產業數字化補貼等4項紓困惠企政策具體操作辦法。
2.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部分獲取補助的企業合約期滿后,未繼續使用“上云”服務。二是智慧園區管理和服務平臺、微型企業孵化平臺運行效果不佳。三是區內部分企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區外二級節點公司接入其企業節點。四是2家企業少獲數字化改造補助115.9萬元。五是數字化車間補助資金效益發揮不佳。
3.部分制造業財金扶持政策未制定及執行有偏差。一是未制定技改項目區級支持政策。二是未編制本區域技術改造五年滾動計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三是“小巨人”補貼資金125萬元未發揮效益。
(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
組織對2024年以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重點關注“兩新”專項行動統籌推進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我區積極組織轄區企業申報環境基礎設施提標改造等5個方面更新項目,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1.組織實施不到位。一是2個部門未按規定成立工作專班和建立管理機制。二是對5個未按期開工和完工的更新項目,未采取約談等措施進行督促整改。
2.政策落實執行不嚴。一是3個大規模設備更新項目進展緩慢,設備未到位和項目尚未開工。二是超進度申請撥付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三是獲補企業將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39.51萬元挪用于支付新建廠房的農民工工資。四是未及時申請撥付已完工驗收電梯國債補助資金。
四、對保障改善民生促進惠民政策落實的審計情況
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農村校舍安全保障相關資金審計情況。
組織對使用薄弱改善資金與農村校舍資金情況開展審計,重點關注專項資金管理和項目建設等情況。審計結果表明,按照上級決策部署,我區不斷改善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在推動解決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資源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班級分配不規范。2所學校仍然存在超大班額,3所學校存在大班額。
(二)部分項目建成后閑置。3所學校建設項目未充分考慮人口變化等因素,部分校舍閑置未使用。
(三)部分項目建設管理不嚴格。3個項目違反合同約定提前支付進度款。
五、審計整改工作部署推進情況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審計整改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整改方案、調度整改進度,切實有效推動問題整改。區審計局強化督促檢查和現場指導,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對典型共性問題梳理研判,解決問題源頭,避免問題重復發生。各被審計單位落實審計整改主體責任,細化措施、打表推進落實整改要求。截至2025年7月,上繳區財政或挽回損失6200萬元,推動出臺制度13項。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區審計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督辦。區政府將于2025年12月向區人大常委會全面報告整改情況。
六、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
(一)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切實提升財政運行質效。進一步強化預算對執行的剛性約束,嚴格執行人大批準的預算,嚴禁無預算、超預算安排支出,虛列支出、轉移或套取預算資金等違規違紀行為。堅持“花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嚴格將績效評價結果與資金安排、經費分配掛鉤,將有限的資源要素向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傾斜。嚴格落實政府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施辦法,進一步優化重大項目策劃安排實施機制,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不擅自增加投資概算,較大變更履行報批決策程序。以“政務·財政智管”數字應用貫通建設為基礎,提高財政資金穿透式監管水平,嚴防挪用專項資金、截留結余資金、擠占項目資金等違紀違規行為。
(二)進一步強化收支平衡,切實推動財政平穩運行。持續做大做強低空經濟、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預制菜)、集成電路三大主導產業,發揮主導產業在稅收、GDP增長和就業等方面穩定作用。抓好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資金、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支持,全力保障區級重點項目建設,發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作用。合理安排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民生福祉、重點項目建設等關鍵領域,壓減無效低效項目支出,嚴控非必要、非剛性支出,集中財力辦大事。全面提升財政收支風險預警處置水平,高度關注財政運行風險、國企運行風險,嚴防收支失衡、債務風險累積等違規隱患。
(三)進一步嚴明財經紀律,切實筑牢財政廉潔底線。以《預算法》等法律法規為準繩,規范財政財務收支行為,防范財政收入征收不規范、挪用專項資金等重點違紀違規行為。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提升決策制定規范化水平、把控決策落實走樣風險,對違規決策造成損失浪費的嚴肅追責問責。有效整合各類監督資源,促進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財會監督等貫通協同,消除監督盲區。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扎實推動審計查出問題真改、實改、有效改,堅決杜絕數字整改和紙面整改。